更新时间:2025-08-14 09:03:02
总得来说还是可以打五星的,虽然有些逻辑硬伤,但表达的情感到位,我很少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无法横向比较,不过电影的结尾确实给我一些触动。
在我看来伊藤秀夫反而是影片中最完整的一个角色了,当然不是夸他或者洗白他,而是想说他有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对拍摄的执念与对战俘对主角的虚伪,甚至有他从小对摄影的追求对应最后的切腹,如果不是做的这些暴行单拿出来就是一个塑造圆满的悲剧人物了。而反观我们的主角,我甚至不知道他的邮差身份有什么意义。我本来以为会提一句比如,他将南京城内的惨状带到外面去也是一种“邮差”,但电影里也没怎么提这个。
前期一直在重复的一句话“我们是朋友”,没想到最后会落脚在这上面,很意外。撕开虚伪的面具,战争背景下没有“朋友”。不论是照相馆帮忙冲洗照片的“朋友”、还是充当翻译的“朋友”、亦或是其他标榜“日中亲善”的工具人“朋友”。
剧情硬伤还是有的,很想问导演真的看不出来这个剧本的逻辑漏洞吗,最难绷的就是结尾毓秀和照相馆老板拿着通行证出去的时候,狗发现婴儿了,老板竟然直接将婴儿塞给毓秀然后自己倒回去拦日军,嘴里念叨“我是个照相的”,不是,这不更奇怪了吗,然后毓秀就抱着婴儿哭着就离开了?这么可疑日军都不追的吗?恕我直言但是,这都能跑得掉?就类似这个情节,影片中充斥了不知所云的强行感动,比如自己去送死的军人(啊这个是真的降智),邮差最后的念地名(你好歹点一下邮差身份呢),以及为了让邮差下线强行化身战神的摄影师(我记得前期说过他不是军人身体素质没那么高吧这都能爬起来,以及改通行证这么长时间一群人居然都没补刀,而且他甚至抗住了大火出去了哈哈哈我服了),邮差作为主角的死确实更容易带来感动但是这个死法也太弱了(你的意思是摄影师抗住了强硫酸抗住了三打一抗住了大火还带着伤但邮差甚至没走出大门,好歹死在通行证这里啊,让他一步之遥死在黎明前啊,底片就是生命最后一个邮件啊,拿出写摄影师的笔力来写邮差啊)
应该说,确实描绘出了南京惨状,但是经不起深挖。
当然如果要问适不适合带小朋友去看,我只能说包不适合的,谁懂那种屏幕内在厮杀屏幕外一群小孩儿在满场蠕动的崩溃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灵笼里的分配体制与政治制度----简易版社会运转法则
下一篇:谁来爱“姐姐”?
忧郁的星期天
Notorious RBG!
删减太多,逻辑混乱的盗墓爱情动作搞笑杂糅式电影
卫报剧评搬运(机翻+补充+原文)Riot Women review – Sally Wainwright’s menopausal punk drama is one of her best
御宅族 :【热带夜晚】女主 开启御宅模式 ~【没有条目 写在这吧】
如果导演不是舒淇,它能得奖吗?它能拿7.2分吗?
恶魔搬进来了|你看,工作让我们所有人都痛苦
港式喜剧与东北幽默搓出的开心泡泡
11.7 柏林首映 心情复杂
“我们在铁网里要拼尽全力,就像我们在铁网外一样”
《如是我闻》
破碎的美丽:给中国早期电影人的情书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女性堕落:田宝珍
比起父权社会,也许我们更需要爱
金桃-----算不上好的开篇
在爱与自我之间
四喜存在很多问题。
冷静的诗人
海昏行,非常行!
没有焦点的史诗
